目录
1、RAID的概念
2、RAID的实现方式
3、标准的RAID
3.1 RAID 0
3.2 RAID 1
3.3 RAID 5
3.4 RAID 10
4、建立硬件 RAID的过程步骤
1、进入RAID
1.1 重启服务器
1.2 进入RAID界面
1.3 在RAID界面切换目录
2、创建RAID
2.1 移动到RAID卡
2.2 按F2,选择 create V D
2.3 进入创建RAID画面tab键切换
2.4 选择需要的RAID类型
2.6 选择所需的硬盘
2.7 添加创建的RAID名称
2.8 查看已建立的RAID
3、删除RAID
4、添加热备RAID
4.1 全局热备盘
4.1.1 准备工作
4.1.2 选择未使用的硬盘添加全局热备功能
4.1.3 查看添加的全局热备盘
4.1.4 删除全局热备盘
4.2 局部热备盘
4.2.1 为RAID 1添加热备盘
4.2.2 选择空闲硬盘作为RAID 1热备盘
4.2.3 查看RAID 1的热备盘
4.2.5 删除RAID 1的局部热备盘
硬件 RAID | |
---|---|
优点 | 缺点 |
不消耗硬盘性能及存储空间;·相对于操作系统独立 | 相比较软件RAID成本高 |
磁盘故障易更换 | 硬件RAID卡故障,必须更换同型号或与故障卡相互兼容的型号 |
软件 RAID | |
---|---|
优点 | 缺点 |
成本低,无需购置硬件 | 读写性能差 |
允许用户重新配置磁盘阵列,不受硬件限制 | 软件RAID会占用系统资源 |
无论是硬件 RAID 还是软件 RAID,它们都可以提供各种级别的RAID配置,如RAID 0、RAID 1、RAID 5等。选择哪种实现方式取决于特定的需求、预算以及对性能和可管理性的要求。
最常用的是RAID形式: 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
RAID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
RAID 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
RAID 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RAID 0磁盘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为100%;最少需要两个磁盘设备
RAID 0 | |
---|---|
优点 | 缺点 |
读写性能提高,适合需要高性能但不需要数据冗余的场景 | 没有冗余备份,任何一个磁盘故障都会导致整个数组的数据丢失 |
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
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
RAID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 1磁盘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为50%;最少需要两个磁盘设备;最多允许损害一个磁盘设备,不影响数据
RAID 1 | |
---|---|
优点 | 缺点 |
提供了冗余备份,当一个磁盘故障时,数据仍然可用 | 成本高,存储效率低,因为一半的存储空间被用于冗余备份 |
RAID 5把多块硬盘设备(至少三块)的数据奇偶校验信息保存到其他硬盘设备中。RAID 5磁盘阵列组中数据的奇偶校验信息并不是单独保存到某一块硬盘设备中,而是存储到除自身以外的其他每一块硬盘设备上,这样的好处是其中任何一设备损坏后不至于出现致命缺陷
RAID 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 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 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N块盘同时读写,读性能很高,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扬州驻场服务-网络设备调试-监控维修-南京泽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